在玲琅满目的地方风味小吃中,肠旺面要算“群芳”之首。肠旺面是贵阳独有的风味小吃,深受贵阳人喜爱,有的老贵阳人每天一早就直奔肠旺面馆,已经是“一日不可无此君”了。
贵阳肠旺面历史悠久,距今一百多年前已经出现。“肠旺”二字,“肠”是猪大肠,俗称肥肠;“旺”是猪血,贵阳人叫“衁子”。“肠旺面”是由“肠衁面”演变来的。清朝光绪年间,贵阳开始有了肠旺面,据称苏姓开业最早。最初经营的肠旺面馆,店堂狭窄,肠旺面的主要成分就是面条(或米粉)、大肠、猪血、红辣椒,以及由猪头肉炸成的脆臊,价格便宜。吃肠旺面的主要是下层人士,如轿夫、马夫、小贩、衙门差役、绿营士兵等,富商大贾则不屑一顾。到了清末民初之际,经营肠旺面的店铺多了,质量大有改进,它由面条(或米粉)、大肠、血旺、脆臊组成,外加酱油、醋、葱花、绿豆芽、油炸泡豆腐丁(称为“泡臊”)等,红辣椒变成了红辣椒油,浇在面上,看起来红红的、油油的,人未吃嘴里先分泌口水,急欲一饱口福。据说肠旺面加绿豆芽,是由铜匠街傅姓肠旺面馆率先经营。起初,有顾客叫堂倌(即服务员)到附近发豆芽的沙井代买豆芽来煮吃。久之,加绿豆芽成为吃肠旺面的“小菜”,“小菜”钱也成了掌瓢和堂倌瓜分的小费。以后家家肠旺面都加豆芽,小费也就取消了。20世纪20年代,南门口、贡院坝、北门桥、煤巴市、花牌坊、铜匠街等人烟稠密的地方,都有较有名气的肠旺面馆。禁不住诱惑,顾客中巨富绅士、名门太太小姐也接踵而至,登门品尝。到了30年代,南京街上的苏得胜肠旺面馆,因为材料讲究,口味好,虽然门面不大,但“苏得胜”之名贵阳人大都晓得,生意十分兴旺。以后,贵阳的大馆子如汉云楼、云荣春、醉阳春等也经营肠旺面早点,登门者多为有地位、有身份的人。解放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,肠旺面在贵阳整体兴旺发达,店铺遍布大街小巷,肠旺面的内容发展到肠旺加鸡、肠旺加大排、肠旺加卤蛋,“全家福”(即样样有),花色品种繁多。自从“程肠旺”带头致富后,什么“朱肠旺”、“周肠旺”、“刘肠旺”等也各显神通,尽量以自己的质量去争取顾客。